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家栖鼠对不同毒鼠屋及不同毒饵进屋率及取食率的比较分析
潘亮亮, 熊华威, 叶健, 朱毅朝, 陈戊申
摘要294)      PDF (498KB)(715)   
目的 比较深圳市家栖鼠类对混泥土和陶瓷材料毒鼠屋之间的进屋率、取食率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毒饵对家栖鼠进屋率、取食率的影响,为深圳市在灭鼠活动中采购毒鼠屋及毒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7月分别选取深圳市罗湖区水库新村和福田区沙尾村为实验点,每个实验点布放49组毒鼠屋,每组由1个混泥土毒鼠屋和1个陶瓷毒鼠屋组成,按规范两屋相距0.5 m布放,组间距5 m。每个毒鼠屋每天添加及更换毒饵,保持溴鼠灵毒谷30 g或溴敌隆蜡块2块(每块15 g),每天定时观察、记录,其中水库新村观察9 d,沙尾村观察10 d。采用 χ 2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混泥土和陶瓷毒鼠屋平均进屋率及平均取食率分别为35.88%和24.70%及17.08%和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27.510, P<0.001; χ 2=45.977, P<0.001);装有溴鼠灵毒谷和溴敌隆蜡块的毒鼠屋平均进屋率及平均取食率分别为7.55%和11.84%及5.51%和9.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5.140, P=0.023; χ 2=5.847, P=0.016);家栖鼠对不同布放位置毒鼠屋的平均进屋率及平均取食率分别为53.33%和35.14%及26.67%和1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12.547, P<0.001; χ 2=10.689, P=0.001)。在实验中,混泥土毒鼠屋的进屋率和取食率要优于陶瓷毒鼠屋,装有溴敌隆蜡块的毒鼠屋进屋率和取食率优于装有溴鼠灵毒谷的毒鼠屋,靠近鼠洞的毒鼠屋进屋率和取食率大于不靠近鼠洞的毒鼠屋。 结论 实验区域住宅区室外投放毒饵灭鼠时,家栖鼠对混泥土毒鼠屋的接受性及屋中毒饵的取食率明显优于陶瓷毒鼠屋,取食毒饵过程中家栖鼠更倾向于装有溴敌隆蜡块的毒鼠屋。深圳市在灭鼠活动中应优先采购家栖鼠接受性较好的混泥土毒鼠屋及喜好程度较高的溴敌隆蜡块毒饵。
2019, 30 (6): 707-71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27
3种媒介伊蚊监测方法在登革热疫点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
茌静, 古文媚, 陈戊申, 杨磊
摘要294)      PDF (385KB)(1187)   

目的 研究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与双层叠帐法3种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评价3种监测方法在登革热疫点中的实用效果, 为登革热疫点合理选择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0-11月, 选择深圳市某医院的休息花园作为试验现场, 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和双层叠帐法3种方法监测小区蚊虫密度。结果 登革热疫点由于大力消杀蚊虫, 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和叮咬指数3种监测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风力与叮咬指数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r=-0.837, =0.014。 结论 仅依靠布雷图指数不能全面评估疫点媒介状况, 双层叠帐法是登革热应急监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监测方法。

2015, 26 (5): 495-497.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16
不同水质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评价
何林, 李雪梅, 陈戊申, 杨磊
摘要476)      PDF (1029KB)(805)   

目的 观察诱蚊诱卵器在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时水质对该蚊诱蚊诱卵的影响,同时评价该监测方法的实用效果。方法 在2012年7-8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深圳市某医院花园作为试验现场,用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进行诱蚊诱卵试验,比较评价其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 共布放240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230个,诱卵阳性率为37.39%,诱蚊阳性率为18.26%,成蚊逃逸率为51.16%;试验发现生态水(自然环境积水)对白纹伊蚊诱卵率显著高于瓶装矿泉水(χ2=13.79,P<0.01);以是否有幼虫孵化作为衡量诱卵阳性结局的金指标,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方法观察的白纹伊蚊产卵阳性率与实际产卵阳性率一致性较高(Kappa=0.828,P<0.01),该法监测白纹伊蚊产卵灵敏度为82.56%,特异度为97.92%,试验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0.853~0.952)。结论 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诱卵效果较佳,但捕蚊效果不甚理想;不同水质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不同;诱蚊诱卵器监测伊蚊产卵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2013, 24 (4): 327-329.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4.013
广东省乡镇家栖鼠形动物种类结构及季节繁殖的观察
张涛1,冯志勇2,陈戊申3,张世炎1,梁练1,麦海1,胡杰1,梁文佳1
摘要1203)      PDF (316KB)(915)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家栖鼠形动物种类构成及在不同季节的繁殖情况,为科学灭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每月选择1个乡镇,采取逐日捕鼠方法,实施监测和调查。同时将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鉴定及解剖,观察并记录妊娠情况。结果 广东省乡镇居民区鼠形动物的笼捕率平均为9.98%,其中鼠类的笼捕率为4.98%;鼠形动物种群构成比分别为褐家鼠48.73%、黄胸鼠15.50%、臭鼩鼱35.17%、小家鼠0.59%;其中褐家鼠年平均妊娠率为4.06%,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5.35只;黄胸鼠年平均妊娠率为5.63%,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2.76只;臭鼩鼱年平均妊娠率为15.00%,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3.32只。结论 在城镇居民区褐家鼠和臭鼩鼱已成为绝对优势种,小家鼠为少见种;褐家鼠和黄胸鼠的繁殖期一年有春秋季2个高峰,其中春季的繁殖高峰超过秋季,但褐家鼠在8月还有一个小的繁殖高峰。臭鼩鼱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也有2个高峰,其中前峰出现在3-6月,后峰在10-11月。鼠密度也呈现春秋两季的高峰期。广东省需实施春秋两季的灭鼠。

2009, 20 (4): 295-297.
5种杀虫剂现场杀灭德国小蠊效果比较
陈戊申1;王廷哲1;杨炳长2;古伟志1;杨磊1
摘要1483)      PDF (243KB)(1079)   
目的 比较蚁蟑宁、百天宁、大灭、海利、佳弘5种杀虫剂现场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 6间小餐厅作为实验场所,根据受试杀虫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用粘捕法调查用药前后德国小蠊密度,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χ 2检验比较5种药物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结果 5种杀虫剂的杀灭率分别为蚁蟑宁86.57%,百天宁84.31%,大灭77.50%,海利75.56%,佳弘45.00%。佳弘与蚁蟑宁、百天宁、大灭、海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蚁蟑宁、百天宁、大灭、海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佳弘杀灭德国小蠊效率比其他4种药物低。
广东省湛江地区鼠形动物的演替
张涛1;陈戊申2;余向明1;刘小华1;张曼碧1;黄济英1;张世炎1;胡杰1;梁练1
摘要910)      PDF (2451KB)(686)   
目的 探讨1950~2000年间湛江地区鼠形动物种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整理湛江地区50年来的鼠疫监测资料,依次按年代进行鼠形动物的分类统计。结果50年来共捕获家栖、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11种共计237831只,其中家栖鼠形动物2目3属4种157412只,以黄胸鼠为优势种,臭 鼩鼱和褐家鼠为常见种;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8种共计80419只,以黄毛鼠和板齿鼠为优势种,海南屋顶鼠和臭 鼩鼱为常见种。结论 在城镇家栖鼠类中,褐家鼠已逐渐取代黄胸鼠的优势种群地位,但在农村家栖鼠类仍以黄胸鼠为主。野外生境黄毛鼠的数量在逐年减少,但板齿鼠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的变化
陈戊申;王廷哲;刘名中;古伟志
摘要1324)      PDF (90KB)(717)   
目的:了解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的现状。方法:在全市6个行政区设11个点布笼捕鼠,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血清汉坦病毒(HV)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肺HV抗原。结果:共获鼠形动物625只,捕获率11.07%,其中褐家鼠368只,占58.88%。鼠血清HV抗体阳性率为7.17%(36/502),GMT为54.45,鼠肺抗原阳性率为0.81%(5/619),阳性鼠肺及血清全部为褐家鼠。结论:深圳市存在家鼠型HFRS疫源地,广泛分布在全市6个行政区的11个调查点,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动物。
深圳市鼠类及其体表昆虫调查
刘名中;陈戊申;古伟志;邓佛成
摘要1548)      PDF (96KB)(765)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鼠及其体表携带蜱、蚤、革螨、恙螨的种群构成、分布。方法:在全市居住区、农耕区、山区设11个点,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捕获的鼠类经鉴定后采集体表昆虫,计算鼠带虫(蜱、蚤、革螨、恙螨)率和指数。结果:共获鼠形动物625只,捕鼠率为11.07%。啮齿目动物560只,分1科3属10种,其中褐家鼠占65.71%;食虫目动物65只,分1科1属1种。蜱分2属2种,粒形硬蜱占87.29%;蚤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56%;革螨分2属3种,毒厉螨占91.94%;恙螨分4属6种,西沙无前恙螨占27.12%。鼠带蜱、蚤、革螨、恙螨率分别为7.09%、9.29%、15.37%、7.40%,指数分别是0.17、0.30、0.80、1.28。结论:居住区的优势鼠种是褐家鼠,农耕区的优势鼠种是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山区优势鼠种是褐家鼠、施氏屋顶鼠。粒形硬蜱、印鼠客蚤、毒厉螨、西沙无前恙螨分别是蜱类、蚤类、革螨、恙螨的优势种,蜱、蚤、革螨、恙螨主要寄主分别是施氏屋顶鼠、黄胸鼠、黄毛鼠、施氏屋顶鼠。
广东省莱姆病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调查
陈戊申; 罗会明; 何剑峰; 郑夔; 黎薇; 陈冉
摘要1338)      PDF (99KB)(782)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和蜱携带莱姆病病原体情况。方法:BSK培养基从鼠脏器和蜱悬液分离伯氏疏螺旋体,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检验316只鼠的脏器和490匹蜱的悬液,从白腹巨鼠的胚胎和针毛鼠的膀胱各分离到1株伯氏疏螺旋体(LPR30、HJR56),它们都对单克隆抗体H 5332、H 9724呈阳性反应,而对H 6831呈阴性。结论:白腹巨鼠和针毛鼠是莱姆病宿主动物。
广东首次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
陈戊申1; 万康林2; 郝瑞丰1; 何剑峰1; 何立3; 罗会明1; 曾汉武1; 张金声2; 张哲夫2
摘要1274)      PDF (82KB)(614)   
目的:分离莱姆病螺旋体。方法:鼠、蜱标本接种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与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用BSK培养基分离49只野鼠和250匹蜱,从1只白腹巨鼠胚胎分离到1株螺旋体(LPR 30)。结论:鉴定为莱姆病螺旋体。
广东省乐昌市九峰、罗家渡镇鼠类初步调查
陈戊申1; 何剑峰1; 邓立祥2; 李首魁2; 左志刚2; 郑夔1; 罗会明1; 文建华1; 李铁来2
摘要471)      PDF (56KB)(643)